
在網架鋼結構連接中,焊接工藝可從焊前、焊中、焊后三個階段采取措施來保證質量,具體如下:
-
人員資質審核:從事網架鋼結構焊接的焊工,必須經考試合格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,且只能在其考試合格項目及認可范圍內施焊,確保焊工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。
-
材料質量控制
-
母材檢查:對進入施工現場的鋼材,應檢查其質量證明文件,包括化學成分、力學性能等指標,確保符合設計要求。同時,對鋼材進行外觀檢查,不得有裂紋、夾層、重皮等缺陷。
-
焊接材料選擇:根據母材的材質、強度等級及焊接工藝要求,選擇合適的焊條、焊絲、焊劑等焊接材料。焊接材料的性能應與母材相匹配,且必須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。
-
材料復驗:對質量有疑義或設計有要求的鋼材和焊接材料,應進行抽樣復驗,復驗結果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-
焊接設備調試:焊接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和校準,確保其性能穩定。在焊接前,要對設備進行調試,檢查電流、電壓是否穩定,送絲速度是否正常,氣體流量是否符合要求等,保證焊接過程中設備能正常運行。
-
焊件坡口加工:根據焊件的厚度和焊接工藝要求,選擇合適的坡口形式,如 V 形、U 形、X 形等。坡口加工應采用機械加工或等離子切割等方法,保證坡口尺寸準確、表面平整、無毛刺和氧化物等。
-
焊件組對質量控制
-
間隙控制:焊件組對時,應保證接口間隙均勻,符合焊接工藝要求。間隙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焊接質量,過大易造成燒穿、焊縫成型不良,過小則可能導致根部未焊透。
-
錯邊量控制:控制焊件組對的錯邊量,不得超過規定值。錯邊會使焊縫受力不均勻,降低焊接接頭的強度。
-
定位焊質量:定位焊的焊接材料、焊接工藝應與正式焊接相同。定位焊縫不得有裂紋、氣孔、夾渣等缺陷,長度和間距應符合工藝要求,以保證焊件在正式焊接過程中不發生變形和位移。
-
焊接參數優化:根據焊件的材質、厚度、坡口形式等因素,通過焊接工藝評定確定最佳的焊接參數,如焊接電流、電壓、焊接速度、氣體流量等。在焊接過程中,嚴格按照既定參數進行操作,不得隨意更改。
-
焊接順序規劃:制定合理的焊接順序,遵循對稱焊接、分段退焊等原則,減少焊接變形和應力。對于復雜的網架結構,應先焊收縮量大的焊縫,后焊收縮量小的焊縫;先焊主要受力構件的焊縫,后焊次要構件的焊縫。
-
焊接操作規范
-
引弧與收弧:引弧應在坡口內進行,不得在焊件表面隨意引弧,以免損傷母材。收弧時應將弧坑填滿,避免弧坑裂紋的產生。
-
運條方法:根據焊縫的形式和位置,選擇合適的運條方法,如直線形、月牙形、鋸齒形等。運條速度要均勻,保證焊縫成型良好。
-
多層多道焊:對于較厚的焊件,需采用多層多道焊。每焊完一層,應及時清理焊渣和飛濺物,檢查焊縫表面質量,發現問題及時處理。層間溫度應控制在規定范圍內,避免過高或過低影響焊接質量。
-
環境條件控制:焊接作業環境溫度、濕度、風速等應符合焊接工藝要求。當環境溫度低于規定值時,應對焊件進行預熱;濕度較大時,應采取除濕措施;風速超過規定值時,應設置防風棚等防護措施,防止因環境因素影響焊接質量。
-
外觀檢查:焊接完成后,首先對焊縫進行外觀檢查,檢查焊縫表面是否光滑、整齊,有無氣孔、夾渣、裂紋、咬邊、未熔合等缺陷,焊縫尺寸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。對于外觀不合格的焊縫,應及時進行修補或返工。
-
無損檢測:根據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,對焊縫進行無損檢測,如超聲波檢測、射線檢測、磁粉檢測、滲透檢測等,檢測焊縫內部是否存在缺陷。無損檢測應在焊縫外觀檢查合格后進行,檢測比例和合格標準應符合相關要求。
-
焊接變形矯正:對焊接后出現的變形,應根據變形的程度和類型,采用機械矯正或火焰矯正等方法進行處理。矯正過程中,應注意防止鋼材產生冷作硬化或過熱等問題,影響鋼材的性能。
-
焊縫缺陷處理:對于無損檢測發現的焊縫缺陷,應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,制定合理的返修方案。返修工藝應與原焊接工藝相同或更為嚴格,返修次數一般不得超過兩次,否則應重新制定焊接工藝評定。
-
防腐處理:焊后對焊縫及周邊區域進行清理,去除焊渣、飛濺物等雜質,然后進行防腐處理,如涂刷防銹漆、熱鍍鋅等,防止焊縫生銹腐蝕,提高網架鋼結構的使用壽命。